本文目录一览:
1、曹禺自己在经历了前几部剧作的练习后,开始厌倦了常规的强烈戏剧冲突的作法,转而追求更为平淡但更加真实、贴近一般人生活的创作,这也是他对话剧的追求——契诃夫式的平淡隽永,《北京人》就是这种自觉追求下的产物。另外一点,从题材上说,也是一个突破。
2、曹禺擅长用舞台环境营造气氛,特别是对封建社会的痛恨。《雷雨》中昏暗的灯光、古朴的花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缓慢。《北京人》则巧妙地将时间设定在中秋节,空无一人的屋内,静悄悄的。老钟的声音迟缓低沉,鸽哨声断断续续,屋内的摆设显示出不凡的气度。这种氛围恰到好处,仿佛预示着未来的暗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