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敏春芳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她的学术论文涉及敦煌学的多个领域。在2007年的《敦煌研究》第三期,她深入探讨了敦煌愿文中的同素异序词,展示了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独特运用。在《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4期,她分析了愿文中名词加缀的双音词,揭示了其语言结构与意义的关联。
研究方向结合了传统古代文学与西北民族地域文学,旨在发掘和研究这片地域的文学遗产,展现多民族融合的文学特色。另一方向是“古代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由多洛肯教授主导,张秀清、敏春芳、陈烁等学者为学术骨干,团队成员包括安丽卿和丁沂璐讲师。
曾良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他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古汉语和敦煌文献研究领域。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作:在《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1期,他发表了《词语零札》一文,探讨了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他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众多,共计50余篇,其中包括参与编写教育部“面向21世纪新教材”《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此外,他还参与了《古代小说鉴赏辞典》等多部书的撰写,展示了其深厚的学术底蕴。
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语源学、佛教文献、汉语俗字学、训诂学和敦煌学研究。
年晋升为副教授,成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为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汉语史、语源学、佛教文献、汉语俗字学、训诂学和敦煌学,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包括《敦煌文献字义通释》(2001)和《校读研究》(2003)等5部。
在学术道路上,曾良不断晋升,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他现为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同时在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在专业领域,他活跃于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担任理事职务。
为时已晚之感;有的似乎察觉到了,但是却不明晰;有的则深陷其中。
金雅声束的《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与吐蕃早期文化》, 深入探讨了吐蕃早期的文化特色。《西望阳关有故人——敦煌藏文写卷述要》揭示了敦煌藏文文献的独特魅力。对于古碑石刻的研究,如《云南丽江吐蕃古碑释读札记》和《青海玉树地区贝考石窟摩崖吐蕃碑文释读》, 揭示了吐蕃的历史遗迹。
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目录是针对敦煌藏文文献的一次系统整理与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和解读这些文献背后的历史、社会、经济、法律等多方面信息。目录由多部分组成,详细地阐述了文献的分类、内容和研究价值。接下来,我们将对目录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概述和简要解释。
由金雅声和束锡红两位学者共同主编的敦煌古藏文文献论文集图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10月1日出版。这部作品共分为两册,共计987,000字,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研究资料。最初的印刷时间是在2007年8月1日,所使用的纸张类型是胶版纸,确保了书籍的品质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