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玄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源于道家的哲学思想。它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理论来源,探讨宇宙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玄学“玄”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表示道的深远微妙。
玄学学术要旨 玄学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
玄学的学术要旨是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 在哲学上,玄学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了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学术要旨 玄学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的一种。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主要的思想基础和学术要旨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总体来说,玄学的主要部分是道家,次要部分是儒家。
学术要旨 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言道幽深微妙。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贵无派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道”或“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形形色色的宇宙万物,都是这个本体的表现,即所谓“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