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动物医学类专业包括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五大领域,其中动物医学与动物药学最受青睐。动物医学专业,即培养兽医的学科,以生物学为基石,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诊断与防治,旨在维护动物健康,兼具综合性与实用性。
兽医相关专业涵盖了多个方向,主要分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以及兽医公共卫生等专业领域。具体如下:动物医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动物医学专业 此专业为农学类下的一个专业,学习期限通常为五年或四年,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动物医学专业属于农学门类,主要包括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等六个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是“兽医”,其基础学科包括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
动物医学类涵盖的专业众多,包括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实验动物学、中兽医学以及兽医公共卫生。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以及其他观赏动物的疾病防治。
动物医学专业分为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三个基础学科,重点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环境与动物保护、动物药物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和公共卫生防疫等内容。基础兽医学主要研究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在论文方面,崔保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硒和中草药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畜牧与兽医》在2003年刊载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他还探讨了猪魏氏梭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这些论文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和《中国兽医杂志》上发表,反映了他在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领域的深入研究。
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将3项、三等将6项,发表论文共7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50多篇。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2部,出版其他学术著作和教材9部,已申报国家专利4个,在Genebank注册新基因序列32个。
3、在科研方面,崔保安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畜禽疫病病原学,这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领域。他深入探究分子生物技术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疾病防治所用疫苗和兽药的研制,这些研究对于提升动物健康和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卢中华卢中华1939年12月生,河南淮阳人。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动物医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河南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畜禽疫病防治研究会理事,世界禽病学会会员。
2、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待人,加强与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沟通,求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要争取村组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
卫广森,男,拥有研究员头衔,他在南京农业大学从事预防兽医学领域的博士研究,同时也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生于1956年3月3日,辽宁西丰县人。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牧医系,并在此任教。
羊病是一本卫广森写的书。作者简介:卫广森,男,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1956年3月3日生,辽宁省西丰县人。1980年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牧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80-1994年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牧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微生物教研室主任。
丁伯良先生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学术著作的编写,出版了多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专著,如《羊病诊断与防治图谱》和《羊的常见病诊断图谱及用药指南》等,共计16部。
作者张泉鑫,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中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兽医学杂志》副主编。主编或参编的著作包括《猪病中西医综合防治大全》、《兽医针灸治疗》、《现代中兽医大全》、《中兽医学大辞典》等。
除了实用的内容,本书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作者陈基福在动物医学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其撰写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为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之,《羊病防治简明手册》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优秀农业技术书籍,对于提高羊群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贾宁在学术领域贡献显著,涉及动物病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等多方面。其代表性著作包括《动物病理学》、《绵羊和山羊疾病学》、《牛羊病诊治彩色图谱》、《家畜病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羊病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