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曾悲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蒸凄然北望。";(《西江月》)这是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月,苏轼用“月明多被云妨”赋予明月悲剧色彩,寄托才高见妒、忠而被谤的人生悲叹。苏轼曾叹月。
代表作是他在徐州任上写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是多么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这又一次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
苏子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官场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咏间,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好个“一蓑烟雨”,好个“任凭生”!闲适如此,率性如此,文字在这般旷达的驾驭下,似无半点杂质的银色月华,灿烂而博大,在那时代蔓延得遍地皆是。耀眼,却不是曜日的炫目。
苏东坡有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中,“博观而约取”自是真理,但“厚积而薄发”是否为真,值得商榷。曾有“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的说法,若仅为磨剑而磨,蹉跎岁月,学无实用,实为可惜。后人将这句诗改为“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