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基于这一问题,笔者仔细分析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发现这些案件虽然起因各异,行为和犯罪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掩藏在这些现象深处的是共同的犯罪心理所起的关键作用。
2、另外,有学者认为,存在侥幸心理也是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姚岚(2001)在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特点时指出,在这些大学生中,“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但由于自以为能够成功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驱使他们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侥幸心理是促使大学生犯罪意识“外化”的心理机制。
3、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 犯罪动机多样化:大学生犯罪动机可能包括满足报复、追求享乐、寻求刺激等。这些动机往往源于个人需求与现实的差距,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渴望。 价值观念的冲突: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可能会遇到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价值主体满足需要方式的异化,从而偏离社会正常轨道。
1、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持枪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2、第一种观点认为,前一捆绑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其提出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非法剥夺,列车长无论如何不具有限制他人自由的权利。而后一捆绑行为就是非法行为的延续。而最后过失致人死亡的不作为认定,即可作为非法拘禁罪中致人死亡的情节。
3、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张三的诈骗和伪造行为被视为一罪处理,且我国刑法中没有同种数罪的具体规定,所以最终只能按照最严重的罪名进行处罚。这样的处理方式旨在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一致性,避免对同一行为进行重复处罚。
1、案例;法院审理查明,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案发,方某的裸聊“生意”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仅在电脑上查获聊天记录的就有300多名观众,网上银行汇款记录达千余次,计2.4万元。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龙游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2、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法学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民法案例 乙是未成年人,父母双亡,乙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指定乙之兄长甲做乙的监护人,并通知了甲,甲未表示同意,也未否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