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那树人,满族,1941年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共党员,拥有教授头衔。他于1965年毕业于沈阳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炼铁专业,同年开始了在包头钢铁学院(现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学生涯。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进一步成为教授,曾担任冶金工程系主任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直至2008年10月退休。
前者来源于较早的史籍。慧深介绍扶桑国时以大汉国为基准,也是因为大汉国对中国人来说是较为熟悉的。扶桑国墨西哥说将大汉国定在夏威夷、阿留申以至加拿大,这些地方出现于中国较早史籍中的可能性都极渺茫。 《梁书》叙倭国之文云: 倭者,自云太白之后,俗皆文身。去带方万二千余里,大抵在会稽之东,相去绝远。
1、张庆东,一位中共党员的高级工程师,于1995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冶金系的钢铁冶金专业,他的学术背景为他在钢铁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他担任着安钢钢铁公司炼铁厂的生产技术科科长这一重要职务。自1998年起,张庆东投身于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的工作,他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
1、邹元爔的成长历程始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稚川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和浙江大学化工系接受了系统教育。大学毕业后,他投身工作,先在长沙资源委员会炼铜厂任职,后来迁至重庆,逐步晋升为工务员、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
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国家“林森奖学金”官费留学美国,后考入美国匹兹堡卡尼基理工学院,1947年,获匹兹堡卡尼基理工学院冶金学科科学博士学位。是年6月回国,任浙江大学教授。解放后,应中国科学院实验馆(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前身)之聘,从事化学冶金和半导体材料研究。
3、年10月6日 生于浙江省平湖县。1933~1937年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37~1938年 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冶金室练习生。1938~1939年 任资源委员会长沙精铜炼厂工务员。1939~1941年 任资源委员会重庆炼铜厂助理工程师。1942年 任资源委员会云南钢铁厂副工程师。
4、邹元爔(1915—1987),字立清,平湖乍浦镇人。中科院院士、冶金和材料科学家.父邹宏宾,号窥镜,以字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获博物硕士学位。在日本与陈仲权交游,加入同盟会。擅诗词、围棋。回国后,至杭州创设教育讲习所,任所长。为浙江师范教育之前驱。
5、年2月邹元爔到工学实验馆工作时,正是周仁等深入研究球墨铸铁之时,他们探索了加镁方法,研究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金相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在铸件上的应用。此项成果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53年我国急需开发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建设包头钢铁公司。
1、本文主要介绍高炉冶炼操作技术,包括作者张殿有的个人简介和他在炼铁领域的贡献。张殿有是高工,1966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曾在鞍钢炼铁总厂工作,担任过工长、炉长、技术改造副厂长和总工程师等多个职务。他在1978年出版《高炉炉前工》一书,并在《炼铁》、《钢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2、刁日升的专业特长主要集中在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领域。他深入研究了这项技术的基础理论,并对其高钛渣性能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完成了“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强化冶炼新技术”这一科研课题,这一成果在1998年荣获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随后在1999年又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3、本章主要介绍了高炉的操作和控制。作者讲述了高炉的操作流程,包括炉料装载、点火、炉渣排出等。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高炉的控制方法,包括温度、压力、氧气含量等的控制。最后,作者讲述了高炉的维护和保养。第五章:高炉的冶炼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了高炉的冶炼过程。
4、作者通过详细描述湿法冶金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向读者介绍了湿法冶金的优点和应用前景。这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炼铁工业的发展,并且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第六章《冶炼炉与炼铁技术的革新》详细介绍了高炉的发明与应用,以及焦炉煤气和湿法冶金技术的创新。
5、本书全面介绍了高炉炼铁生产工艺,依据国内外最新发展成果与作者多年科研生产经验编纂而成。内容覆盖高炉炼铁的各个方面,包括原料与燃料、铁矿粉造块、炉体结构维护、基本操作制度、热风炉与炉前操作、炉况判断与调节、喷吹技术、强化冶炼、综合计算与环境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