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母猪产仔后的管理:要保持产房温暖、干燥和卫生。产房环境条件恶劣,产栏不卫生均可能造成母猪产后感染,出现发烧、食欲降低、乳量下降或无乳等,如不及时治疗,轻者导致仔猪发育缓慢,重者导致仔猪全部饿死。因此要搞好产房卫生,经常更换垫草,注意舍内通风,保证舍内空气新鲜。
2、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每天饲喂3~4千克混合饲料,1~2千克青饲料,分3次喂食,并提供清洁的饮水。临近产期,应减少精饲料,增加优质青饲料,保证充足饮水,避免便秘和产后不进食。同时,必须避免发霉变质、冰冻、虫蚀或有毒的饲料,以免引起死胎或流产。母猪产仔前的管理同样重要。
3、母猪转人分娩舍后,不要改变饲料,不要改变管理人员。在预产期前3 天伺料喂量可由每天3 千克减少到2 千克,如母猪饥饿,可增加青饲料。在分娩当天,不给料,只给饮水。分娩舍应保持安静,以免母猪起卧不安,影响分娩或产后压死仔猪。
1、产房还不错。产房是指用于孕育母猪产仔的场所,因此,产房的设置和管理对于猪场的生产效益至关重要。如果产房管理得当,可以提高猪只的出生率和成活率,增加猪场的生产效益。配种是指将种猪与母猪进行配对,使其受孕的过程。
2、学习体验艰苦环境。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产房的工作对于一个猪场来说是最关键,也是最繁琐的事情,所以在新人们分组进场的时候,新人就会被分到产房,体验一下猪场最忙碌的职业到底是怎样的面貌。新人在体验艰苦环境的同时,也在实习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实践现自己的价值。
3、看你是哪个岗位的。 产房,配种,保育相对要多。育肥少一些。 给你一个参考,一般的同当地的力工的平均月收入比较。应该差不多。 肯定是保底+奖金的方式。还有,做老板不要太冷酷了,但是也不要太仁慈了。有的人开完了工资,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了。因此,开工资如果不是太麻烦,要错开了。
4、比较干净,还清闲,把收入与支出记清就可以。其他都是力气活,很脏很累。猪场岗位很多,场长、后勤的财务、仓管、厨师、防非员、中转司机、排污人等;生产区的定位栏、产房、保育、育肥等。首先你适合那个岗位,不能因为那岗位好干就选谁。
5、规模化猪场设有配怀、产房、保育、后备舍、公猪舍等岗位。女生多在产房工作,负责分娩、仔猪护理等较为细致的工作;男生则可选择不同岗位。猪舍内空气质量一般,灰尘较多,但环控设备运行,无明显异味。工作时间非朝九晚五,通常为早7点至11点、下午2点至6点,工作量大时会加班,但加班较少。
1、大环境控制在18℃~22℃,有利于提高母猪采食量,防止母猪失重;子猪所处小环境控制在30℃~32℃,以后每周降2℃;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减少贼风,防止子猪腹泻;夏天采用风机和湿帘降温,有条件的安装滴水降温设备。
2、按照7周设计:饲养6周,1周冲洗。分7个单元,每个单元:12床,转群时用11个(产房2栏合保育1栏),最后把弱仔猪放在第12栏单独饲养。每头保育猪面积:0.4-0.5平方米。生长舍设计 生长舍分为12个单元,做全进全出,饲养3个月出栏。每个单元分12个栏。每头生长猪面积:0.8-1平方米。
3、此部分与猪场的人畜保健和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应安排在猪场的下风区,特别是病猪隔离室,至少与生产区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4)道路 场内设南北方向的主道,东西两侧设过道,供运料、运肥车辆通行,料、肥运输道路最好不要交叉。
4、猪场选址原则 猪场建设地应远离村镇、交通要道、其它畜牧场3公里以上,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万头猪场日用水量约100-150吨)、水质好、排水方便、交通较方便。最好配套有渔塘、果林或耕地。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论文篇一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摘要】泌乳期是母猪饲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泌乳母猪的任务很重,除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每天还要为仔猪提供5~8kg的猪乳,因此,做好泌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泌乳期母猪的养殖,应从能量与营养、猪场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
一般来说,仔猪的饲养密度为0.8平方米每头;育成猪的饲养密度为:100斤以下的育成猪2平方米每头,100斤以上的育成猪5平方米每头;母猪的饲养密度为:空怀期的母猪2平方米每头,妊娠期的母猪3平方米每头,哺乳期的母猪4平方米每头,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要单圈饲养;种公猪的饲养密度为3平方米每头,要单圈饲养。
饲养密度:发酵床分解转化猪粪、尿的能力有限,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就不能及时分解废物,猪粪、尿就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甚至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发酵;如果饲养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发酵床,就会增加饲养成本。所以用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掌握好饲养密度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