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人文与医学论文 医学人文学(medical humanities)一词,至今尚无统一定义。但有一点无可置疑,即它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学科。
2、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固然学校开设了课程,但是与目前社会的实践需求相比,学校在这方面的注重水平还显得单薄。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施行,都显得那么单薄和不契合社会实践。不能使学生遭到应有的人文学教育,关于今后的职业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3、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
4、一般来说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医学人文学的内容应涉及或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军事医学、医学战创学、医学与文学艺术、医学与宗教等。
5、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 根据当前医患关系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建议从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促进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
6、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 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医生人文素养及其内容 人文素养是个复杂且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层面含义有所不同。
1、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兼爱";理念有助于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家庭与促进社会和谐。墨子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不仅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冲突。特别是";交相利";的理念,与我们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和";共赢";原则相契合。
2、墨子的兼爱理论是庶民的思想,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平等、愽爱的思想是一致的。后者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是第三等级---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组成的利益群体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对立面就是由僧侣和贵族组成的利益集团,以及他们所维护的封建专制思想。
3、墨子认为,要让不平等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高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援助更多的给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的一方生活处境得到改善。所以,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爱护弱小的。所以,“兼爱”实质是反映贫弱者的心声,带有鲜明的平民色彩。
4、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基本涵义是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贱富贵,同等程度的爱一切人。兼爱的本义及其理论背景: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3),生活和活动在战国初年。
5、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倡导普遍爱人与平等主义的思想。兼爱思想的核心是“爱人如己”,主张人人平等,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墨子认为,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使社会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1]98冯友兰说:“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
本质相同: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本质都是爱人。基础相同: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仁爱”归根到底是对父母的感恩于报“兼爱”则是视人如己。不通点:等差不同:两者固然都是施由亲始,但实施程度大不相同。
孔子的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而且,我认为,儒家的“仁爱”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是有阶级性的,不平等的,墨家的“兼爱”才是真正的平等的爱。
不同点:理论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报恩心理和同情心理。墨子的“兼爱”则是出于公平主义。)可实现性不同(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爱自己最亲近的人,再把这种爱一层层传递下去。
墨家主张兼爱,即所有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自己的儿子就像爱自己的父亲,爱陌生人就像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是无父无礼的。从现代的角度来讲,墨家的爱是一种博爱,胸怀宽广。但是儒家的爱有差等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