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学研究中,查找外文参考文献是关键步骤。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了解文献检索途径。常见外文文献包括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网络资料等。检索这些文献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官方网站以及专题网站等。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5、★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在新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
因此多尔主要从课程目标与经验的脱节入手来批判泰勒的现代课程观(具体内容在下 文将有更清楚地交代)。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打破现代的束缚,迈向不确定的未来<;/ 在当今教育领域,多尔敏锐地洞察到一个范式转换的关键节点,那就是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适应这一转型。
丰富性。也就是说课程不应该局限在数学、语文、英语这些传统学科,多尔认为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含糊性、挑战性、混乱性,以促使学习者与课程对话,与课程中的人员对话。换句话说,课程越丰富,越能符合他对未来的想象。回归性。也有翻译成循环性的。学习到了一定深度,就会发现人类的成长是符合循环的。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师权威进行了批判,认为现代课程观体现的是一种垄断和控制关系,教师在信息上具有权威性的特点,这种权威是对知识的霸权,对学生的压迫。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忽视学生的独立个性。
多尔所提出的后现代的过程导向的教学与课程观,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之上,我们有共同的历史为背景,参与到彼此之间的对话之中,通过多重解释转变而寻求意义。
新的时代来到了,在后现代的时代,课程可以不是线性的,统一的,可测量的,以及可确定的,这个有机变化的模式通过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不平衡、和平衡化而达成演化和发展的模式,系统是自组织的,在湍流、耗散甚至混沌的环境之中具有转变的能力。转变与多重解释和可供选择的模式化成为理解和构建意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