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与家长沟通的首要问题就是尊重。虽然我们身为老师,但是我们与家长是平等的,不要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的姿态。要展现出幼儿教师应有的热情、和蔼可亲、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为下面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3、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
4、家长会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桥梁,旨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家庭环境的机会。要开好家长会,教师需转变观念,认识到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首先,教师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每位家长的意见和见解,不应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家长。
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要想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教师应主动且热情地与家长交流,搭建起双方信任的桥梁。通过家访、电话沟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亲子活动等方式,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可采取便条、短信/微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校表现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或邀请家长分享经验、反馈意见。教师对家长反馈进行总结交流,确保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适时向家长提供具体适用的指导,有助于加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促进情感交流。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 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板、小班刚入园的孩 子,由于是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刚开始他们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许多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和方法,没有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摆尽做家长的威风,板着面孔说话,那么,还怎能要求孩子向你说心理话。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
亲子共读,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读书的收获与快乐。这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的桥梁。要少批评,多赞美 ,让孩子自尊、自信。恰到好处的赞美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这也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关键。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