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一名政绩显耀的官僚。他是中国士大夫完美个性和人格的化身,他的诗词更是流芳千古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以美景比美人,以议论入诗,说明生活中的美是多元化的,对美的欣赏要全面领略,不要偏颇,诗中还表现了苏轼“浅深虽所得,无入不自适”的洒脱胸襟。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才高学博,其诗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可谓多姿多彩,思想深邃独特。
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虽然其中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但更多的却是作者的小恻隐。他逃离了仕途官场的蝇营狗苟开始静观自然,他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往往使人心安。苏轼,一个值得令人敬佩的千古文人。千年已过,风采卓越。他用平凡的画技渲染这不平凡的人生;成堆的诗词成为他为后代留下的瑰宝;官场的失意却使他爱上了美食。传奇的苏轼,传神的人生。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并无题序。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写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而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可见苏轼卓绝的功力和才情。人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而苏轼打破了传统,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其中。
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
第一篇:人生信念 岳飞,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