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6]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12 [7]罗亚非等.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8]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2、同时任何复杂的电路系统都可以分解为多个具备单一功能的模块电路,按照这个思路,学习单片机系统我们也可以从单片机的功能模块电路入手,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单片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机将单片机教学模块分成几个部分,这里面每个部分有自己的专用模块[3]。
3、童诗白和华成英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领域的经典教材,对于理解单片机中的模拟电路部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于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阎石主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权威著作,为读者提供了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这本书于199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以下是关于单片机应用的10篇综述类毕业论文文献的概述,这些论文为单片机应用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源:在撰写关于单片机应用的毕业论文时,可以参考以下期刊中的研究内容:《科技风》2021年第一期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研究";,重点关注项目式教学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融合。
1、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2、格式如下:原作者.译文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3、格式如下:[序号] [原著作者国籍]原著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起页码-止页码 你这个的写需要出版年限出版社一类信息,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4、在引用外籍作者著作时,如果该著作被翻译成中文,标注参考文献时应当注明原作者及译者信息。例如,对于(美)Bruce Eckel撰写的《C++编程思想》一书,如果该书有刘综田等人的中文翻译版本,应标注如下:(美)Bruce Eckel著.《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外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 外文参考文献的引用需遵循国际学术标准规范,常见格式包括:书籍: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 . 书名. 出版地: 出版商。期刊文章:作者姓氏,作者名字首字母. .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翻译成中文,但要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注明引文名称、期刊号、作者等。不用附加外文原文。
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1] [美]Bruce Eckel.C++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不论是文末的参考文献还是行文中引文的外文文献,一般均用原始文献的名称、作者及出处。亦可视情在括号中译出中文文献名。2,如果是纸质文献,还需注明期刊期号(某年某期)或书籍原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如果是来自网络,当注明网址。3,如果采用的是中译本的外文文献,则直接用中译本作为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结论已经清晰地阐述了外文文献引用的具体格式,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外文文献引用的规则十分明确,首要的是直接引用。在正文中的引用必须包含作者和年份信息,用括号中的数字标识页码。
1、英文SCI论文作者署名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作者身份与所属机构:责任与版权:SCI论文的作者身份代表着对论文内容的责任和版权的尊重。作者数量:应限制在那些对论文有显著贡献并能为其内容辩护的人员范围内。作者顺序:反映贡献大小,资深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排在最后。使用数字或字母来标明作者顺序。
2、中英文作者的拼写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文一般姓在前,名在后,而英文则是名在前,姓在后。有些英文期刊在发表SCI论文时亦采用缩写,应注意的是姓名缩写名而不缩写姓,缩写名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并省略所有缩写点。
3、SCI作者署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作者排序:作者署名表示对SCI论文内容负责,作者排序需按贡献大小排列,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动。资深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排在最后,研究的具体承担者为第一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如有多名作者,需依次标出序号或字母以示区分。通讯作者需注明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等联系方式。
4、英文期刊要求作者姓名全称,与参考文献不同。中文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则反之,且姓氏不可缩写,名可缩写,例:“Neal D.Freedman”缩写为“Freedman ND”,“Caitriona Ryan”缩写为“Ryan C”。
5、通常情况下,SCI论文的署名单位遵循通讯作者所在单位是第一单位的原则,或在单位中贡献最大的单位为第一单位。在第一单位署名时,需要在作者名称上标注“1”或“a”,且该标注应为第一个出现的标识。当第一作者来自第二单位时,情况会变得复杂。
参考文献中可以写成“H.Y. Dong”/Dong, H.Y.”(“H.”和“Y.”之间无空格),也可以写成“H. Dong”/“Dong H.”。英文文献中的外文名字缩写 有中间名的外文名字,例如Tratnyek,(姓) G.(middle name) Paul(first name)可写成“P.G. Tratnyek”/“Tratnyek, P.G.”。
单个词组成的期刊名不得缩写。有些期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nature,science等,这些期刊名均不得缩写。期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
在发表外文参考文献时,通常只对作者的名进行缩写,而不缩写姓氏。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持作者名字的简洁性,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识别作者。比如,对于作者Comber,可能在文献中会看到Comber A.,A. Comber,或者A. COMBER这样的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写法,取决于该期刊或出版物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