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范行准医学论文集深入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学与外来医学的研究、医学史研究、疾病史研究、历代医家研究、文献目录研究及医论等多个领域。他的文章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深刻揭示了中医学的奥秘和精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对其文章最贴切的评价。
2、范行准先生的医学研究成果丰富,他的《范行准医学论文集》精选了他在1933年至1955年期间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这些论文分为七个核心部分:中医基础理论探讨、中西医学比较、医学史研究、疾病史分析、历代医家评述、文献目录研究以及医论阐述。
3、同年,由芜湖医专油印出版,范行准先生为之作序。期间还油印了《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论文集》。其中,《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吴普本草》于198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新修本草》的辑成在国内外本草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年,因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新修本草》书稿也和许多建设工程一样被迫下马,但同年即由芜湖医专油印出版,范行准先生为之作序。与此同时,还油印了《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论文集》。
李友余,男,196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1、年,雷顺群在《辽宁中医杂志》上发表《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一)》,开启了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深入探讨。1983年,肖烈钢在《陕西中医》中进一步发展,提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心、肝、肺、脾、肾,强调了系统性、联系性、有序性和自主性,指出这一理论与现代系统论有共通之处,又独具特色。
2、新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领域在近代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一转变的起点可以追溯至1994年,由肖烈钢提出的革命性观点。藏象理论的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和肾系统,经过分形理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分形藏象五系统”。
3、年,雷顺群在辽宁中医杂志上发表了《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一)》的开创性研究,随后在1983年继续深化探讨,提出了系统的藏象学说。1994年,肖烈钢在陕西中医杂志上发表论文,详尽阐述了藏象学说中五脏系统的特性,指出其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自主性,与现代系统论理念相契合,但独具特色。
1、彭鑫博士,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赵吉平教授攻读硕士,后由傅延龄教授指导博士学位研究,专注于中医经典方剂理论与临床应用。博士毕业后,彭鑫加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致力于中医学方法论、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传统养生保健以及中医临床经验的科研和临床工作。
2、彭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医学博士,执业中医师,健管家。著有《彭鑫博士话养生》、《彭鑫谈内壮健康法》等畅销养生书籍。
3、彭鑫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家,以其深厚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给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健康的真谛并不仅限于身体的强壮,而是内脏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即所谓的";内壮";。他强调,外在的伤害或许易于恢复,但内伤才是真正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