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而在接下来,作者更是把近代西方社会的“异化”作为叙述的对象。这期间出现了文学上的卡夫卡,陀耶妥夫斯基,以及艺术上出现了罗丹,毕加索等。西方人放弃了对美的追求,开始把目光专注在丑的事物。波德莱尔因为《恶之花》更是被奉为了西方的丑学的开山鼻祖。全书到此已经接近末尾。
从近代西方丑学鼻祖波德莱尔《恶之花》对美的世界的“异化”到李泽厚《美的历程》提出只爱美导致感性能力下滑,尊重美不仅仅是爱美,更应该是审丑。审丑不仅体现着审美能力的进步,更表现出人类的终极人文关怀。在审丑中不断赋能理念的迭代,从而在审美中培育健康清明的人文社会。
刘东的《西方的丑学》概括地梳理了西方丑学的发展史:从希腊人“不准表现丑”的清规戒律到歌德的“魔鬼创世”,从雨果的“丑就在美的旁边”到现代“带抽屉的维纳斯”,现代主义的 “丑艺术”渐成主潮。“感性学就不再是一门专门研究美的科学,而是专门研究丑的学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