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本期关键词是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摘要: 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
摘要: <;正>;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大工血脉。面向新时代,大工牢记教育报国初心,以红色基因激发自觉,勇担";四个服务";使命,扎根东北大地,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学校综合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
要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提升俄社会";一带一路";民意根基,就必须努力改善俄罗斯";一带一路";拟态环境。
港台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相近,民间传统交往密切,港台加强合作交流,为两岸交往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不仅符合港台各自的利益,更可彰显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率先垂范的意义。
一国两制的历史背景源于20世纪后期的中国,旨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这一构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由于清朝衰落及西方列强的侵略,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割让给英国和葡萄牙,成为殖民统治地区。
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是复杂的。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及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问题。考虑到这些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差异,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旨在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同时保障不同地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下产生的特殊政策。具体来说是为了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解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上提出的特殊政策。
历史背景: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1987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