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谭洪卫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对建筑环境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1999年他在《暖通空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流体力学在建筑环境工程上的应用”的学术论文。
2、谭洪卫,自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暖通专业,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1982至1987年,他在中国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研究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1987年至1989年,他作为中日交流研究员,赴日本熊谷组株式会社建筑本部学习,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加了国际交流经验。
1、暖通专业技术论文篇一 暖通空调技术与节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及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该予以重视。而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倡导环保和节能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是对暖通空调技术与节能进行分析。
2、徐稳龙先生在暖通空调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深度的研究论文。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在1997年的《暖通空调》杂志上独著的《直燃型冷热水机组的应用分析》,该文对这种技术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3、因此,对于暖通年会论文集,若其包含版权页且拥有可查的正规书号,可以认为该论文集达到了正式发表的标准。反之,则不能视作正式发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志并非绝对,具体判断还需结合出版流程和相关学术规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具备版权页和正规书号是论文正式发表的重要标志。
4、当然,和其他任何新技术一样,这些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源热泵系统的地源热提取问题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5、杜志敏教授在暖通空调与制冷领域的研究贡献显著,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论文和专著,展示了其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深度。
1、通过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技术,杜志敏教授与团队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中,揭示了小波神经网络在空气处理单元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与优势,为该领域的故障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朱能与刘晓铭、刘俊杰合作,探讨了大型飞机维修机库的通风速度,《暖通空调》1995年第4期,EI收录为4019375号。(No.4, 1995) 他们还分析了空调系统在病态建筑中的特性,《暖通空调》1999年第2期,EI收录为4736274号。
年,徐稳龙的视野扩展到了住宅供暖和空调设备的应用,他在《暖通空调》上发表了《住宅供暖空调设备应用探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在2002年,他的学术研究更进一步,独著的《试析加大风机盘管供回水温差》在学术会议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团队合作方面,徐稳龙也有所贡献。
显然,如果对长沙地区的空调系统和建筑系统采用节能措施,那么即使遇到今夏那样的炎热天气,长沙也不会超过现有电力系统峰值而停电了。暖通空调领域节能的途径与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暖通空调领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其次,对于中央空调而言,整个的系统工程相对复杂,所以对于中央空调能源有效利用的评价,要从整个系统全面来看,而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机器设备本身的评价上,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是与各个系统设计理念、施工优劣情况以及运行管理水平和建筑物热特性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不是只看重设备本身。
摘要:基于智能建筑对节能的需求,对智能建筑能耗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智能建筑的中央空调节能、变频技术节能、照明节能、太阳能光伏技术节能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这些节能技术措施的实现方法和实施注意事项。提出智能建筑节能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节能技术措施及其推广和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