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写意》——元·徐贲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世间万物纷纷扰扰,一切皆有缘由,最后都将归于尘埃。
品茗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怎一个闲字了得,为追赶春天的尾巴去登山望远,与一位僧人闲聊很久,忘记了名利,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难得清闲难得清静,得一闲时间真的不易。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2、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3、李清照 (108-11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当时的李清照跟着丈夫赵明诚到江宁(位于南京)知府任上任职,路上看着逃往的黎民百姓、大臣军士,不禁感慨「 ”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她深深觉得宋朝当时就是缺少像王导、刘琨那样的贤相良将,才会在金兵的铁蹄下节节败退。
只能说李清照实在是个才女,随便写的诗句都很有文才,透露出她的才华。所以,原本只是一个撒娇的句子,但是因为太过经典,现在就成为了千古名作。这首诗词就是《减字木兰花》,是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写的。当时她刚刚和丈夫成亲,两个人非常的甜蜜和幸福。所以就写了这首诗,向自己的丈夫撒娇。
这是李清照在向南方逃亡的路上,一次路过乌江,不由得想起了项羽,所作下的诗。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她的词作构思尖巧,词句清新,早已被公认为名家。 李清照的诗作虽存留甚少,但其中的英风豪气,不让须眉,也足以令人心折。 李清照的词作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风骨,她的作品如人,自然而然地浸润其中,直至内心最深处。
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1、刘邦就不同了,在楚汉力量对比悬殊的时候,在项羽把他分封到汉中的时候,在他老父亲被项羽杀害的时候,都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和信心。由于项羽的角色定位不高,决定了他走得不可能太远。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看,项羽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西楚霸王,没有更高的视野。从他分封诸王后就万事大吉可见一斑。
2、说到刘邦项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刘邦项羽也有很多想法。我很喜欢这个时期的故事,所以我对于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自己的想法。项羽出身高贵,而刘邦出身低微。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枭雄。按理说,我应该欣赏项羽,但是,我却欣赏刘邦。
3、项羽幼年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项羽少年时对读书、学剑不大感兴趣,项梁很生气。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但略知一点大意,却又不肯学完它。这说明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
4、说起刘邦与项羽的身世,你一定会大吃一惊:项羽出生在贵族,讲义气、风度翩翩、且天资聪慧;刘邦是贫民出生,十分粗鲁、常常醉酒不付钱。
写点面结合的小练笔150字: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大地一片生机。一棵棵小草从梦中苏醒过来,悄悄的钻出土地,嫩嫩的,小小的,细细的,怯生生的,不过,很快的,它们就舒展开柔嫩的绿叶,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
我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小蒲扇似的大手,长满了老茧。虽说外公今年已六十多岁了,可干起庄稼活来,居然还敢跟年轻人从个高低。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9课窝囊的大老虎选做小练笔怎么写150字如下:我有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它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它很可爱,尤其是它那憨厚的眼神和傻乎乎的动作,总是让我笑得前仰后合。有一次,我带它去散步,它却突然跑起来,把我吓了一跳。
一天早上,学校门口开来一辆小车,从车里走出来一位美丽的小女孩。短短的的头发,黑黑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天真极了。那红扑扑的小脸,像个红苹果,眉毛弯弯的,像柳树叶一样,一对乌黑明亮的大眼忽闪忽闪,叫人一看就知道她聪明伶俐,鼻子高高的,尖尖的,嘴巴像樱桃,红红的。
蚂蚁都挤不进去。这时,迎面走 来一位阿姨,拿着雨伞亲切地对 我说:“小朋友,淋到雨了吧!” 说完,她拿着雨伞为我遮雨,我 连忙道谢。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 公公露出了笑脸,好像为我们人 类有这样美好的心灵所打动而高 兴。
思雨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1、程郁缀 男,1950年1月生,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在北大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中文系教授,科学研究部副部长、社会科学办公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