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职称论文发表三大网站分别是知网、万方和维普。 中国知网:通常简称为知网,它是一个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项目,由世界银行在1998年提出。中国知网工程旨在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的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于1999年6月共同发起。
2、知网(CNKI):这是中国最权威的论文期刊数据库之一,由清华大学创建。在知网发表的期刊都具有正规性,未被知网收录的期刊可能权威性较低。 万方数据:这也是一个较大的数据库,虽然其权威性略逊于知网,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能在万方数据检索到的期刊通常较为正规。
3、中国知网(CNKI)是一个全面的学术资源数据库,收录了包括源刊、博硕士论文和会议论文在内的丰富学术论文资源,覆盖多个学科领域。 万方数据同样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资源库,其中包含了众多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服务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者。
第一章:中国婚庆发展之道1 中国传统文化与婚俗特色 深入探讨了中国悠久历史中的婚姻习俗和文化内涵,包括礼仪、象征和传统仪式。2 婚庆创办初期的文化现象 这部分介绍了婚庆产业初期如何融入社会文化,展示了早期婚庆活动的独特风貌。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中国传统婚俗仪式多样,从聘礼到过礼,从迎亲到嫁妆,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婚嫁仪式包括三书六礼、说媒、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迎亲、出门、过门、三朝回门等。婚嫁禁忌涉及安床、新婚前夜、婚礼当天、新婚四个月内的诸多细节,寓意着对婚姻的尊重与祝福。
本文将探讨婚俗作为中国文化独特视角的重要载体,它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剖析婚俗这一特殊领域,本书力求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作者巧妙地融合生物学、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手段,从多元维度揭示婚俗鲜为人知的层面,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而详尽的中国婚俗历史画卷。
代表婚姻美满幸福。 吉林糖糕婚礼:在吉林,新郎新娘会将糖糕洒在四周的亲友和家人身上,送去真诚的祝福和感恩。总的说来,中国各地的结婚习俗千姿百态,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元素。这些结婚习俗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的期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的史前文化就形成了华北和华南两大文化谱系,包括元谋文化、蓝田文化、许档咐家窑文化和丁村文化等。 到距今9000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形成了旱地农业、稻作农业和狩猎采集三个史前文化区。
2、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如汉字、中国画、中国音乐、中国舞蹈等。 中国的书法,尤其是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
3、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众多古籍文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传承。如《史记》《春秋》《诗经》《论语》等,这些典籍记录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艺术与文化传统 中国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篆刻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4、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其历史文化纵横五千年。有容乃大:在朝代更迭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地区文化互相学习、融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影响深远:中国历史文化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和深刻的影响。
5、中国的历史文化极为丰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包括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两座宫殿均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位于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剪纸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窗花、祭祖用的吊签、驱邪的扫天婆、节日庆典的礼花,以及日常居室装饰等,体现了人性化、通俗化和风尚化的特点。 剪纸已成为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民间“说明”文化,它通俗易懂,深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喜爱。
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生活、自然的认识与感悟,即使同一主题,创作者的绞剪形式也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赋予剪纸内在的独特魅力,也使其在普遍性中体现出个性。民间剪纸主要以民俗活动为题材,与节日习俗、衣食住行、农业生产、婚丧嫁娶等民间文化紧密相连。
剪纸艺术是汉族民间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利用剪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图案,创造出视觉上的透空效果,为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这种艺术形式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多种类型,它们通常在节日或婚礼等喜庆场合被贴在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增添节日的气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元素,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也展现了民间创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其价值超越了剪纸本身,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1、豆温村始建何年,无史可考,《师宗县志》记述“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师宗州设槟榔、英武、六德三个驿站,后英武驿承为虎所伤遂废,皇庆三年(公元1313年)广西府设马站五处,其中师宗州豆温村设马站一个马十匹。
2、飞来寺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历经多次兴废变迁。清朝咸丰年间,寺院毁于一旦。直至民国17年(1928),观音殿才得以重建。然而,";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屋再次毁于一旦。
3、寺内有一块“飞来石”,现属溧阳市保护文物。这块石头,原是一块陨石,后被加工成方形,石长5米,宽0.6米,高0.4米,重约800公斤。石色青黑,光滑细腻,石面有石筋,色白如玉。每逢风雨,石纹隐隐约约地显出形似梅枝的形状,故志书称其为“月梅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