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游国恩,1899年至1978年,字泽承,江西临川湖南乡洪塘游家村人,是中国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和文学史家,曾担任北京大学的一级教授。游国恩的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虽从事商业,但家境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他自幼受到家庭的文学熏陶,6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及诗文。
2、游国恩,1899年出生,自幼聪颖,6岁开始研读《四书》、《五经》以及各种诗文。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从临川中学(今抚州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预科,进而深造并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1926年,游国恩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回到故乡江西,先后在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临川中学等校任教。
3、上海解放后,因家境较贫穷,上级允许他在棠棣书店继续兼职。解放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3年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解放初期,文怀沙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开设讲座,并连续四年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古典诗词吟咏节目(参与该节目的另有余冠英、游国恩、王力等诗人、学者)。
4、杨晦先生,一生坚韧,他的教诲如同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游国恩先生,他的名字承载着无尽的怀念,如诗如歌。王力先生和川岛章廷谦先生,他们的智慧如同春风,滋养着我们的心田。袁家骅先生的教诲,如同寒门贵子的宝贵财富,岑麒祥先生的教导,沉甸甸如泰山。浦江清先生的离去,留下的是春风桃李的哀思。
5、陈毓罴,1930年出生于湖北汉口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十七岁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罗常培、魏建功、游国恩、郑振铎、钟敬文等著名学者。1951年,北大毕业后,赴兰州大学任教。1954年,考取留苏研究生,经过一年的俄语培训,赴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深造,导师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俄罗斯文学史家波斯别洛夫教授。
6、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在屈原研究方面,黄瑞云的《屈原对天的认识与天问》是她的重要贡献,收录在《屈原研究论文集》中。1997年,她在《湘潭大学学报》四期发表了《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义》,继续探索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度。对古典文学的探讨,黄瑞云撰写了《毛诗序与儒家诗论》,揭示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深层关联。
令人惋惜的是,《李白年表》的正稿在文革中不幸被销毁,只剩下初稿残编,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黄瑞云的论文和散文作品还未集结成书,可见他的学术生涯充满了深厚的研究和创作热情,只是未能全部呈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