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 《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 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2、论文概述 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时期。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及其变迁,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现象。政治领域的变革 政治体制的转型。近代中国政治领域经历了剧烈的变革。
3、您好,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某一历史人物的论文,3000字,以下是对原文内容的修改润色: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跨越了道、咸、同、光四朝,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既是清朝的柱石重臣,又倾向资本主义;既忠实于传统营垒,又颇具改革精神。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小论文如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了一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最终走向了胜利和辉煌。
5、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精选篇一 《浅析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 【摘要】20世纪不仅是五千年古代文明历史的中国迈向近代文明的转折点,也同样拉开了近代妇女解放的幕帘。随着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启蒙,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妇女逐渐找到了自身发展解放的道路。
6、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世界近代史学科摆脱了苏联史学体系的影响,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逐步独立和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构建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与编写世界近代史教材紧密相连,教材的内容只有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并且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推动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改变,对清帝国的 历史 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西方列强愿意主动和清廷缓和关系,因此在清廷便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从而具备了展开洋务运动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清廷购买西方先进工业生产设备和军工兵器生产线的意图也得以实现。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以天国自居,对西方的先进不屑一顾。西方(英)对清朝的出超地位不满,迫切打开中 国门户。鸦片战争后,清庭对西方的态度是疑惧。西方希望获得更多利益。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在中国确立势力范围,并彼此争夺侵华权益。
3、当时的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并发展了,为了满足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倾销,它们必须寻找和扩张殖民地。而当时的清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就是它们最理想的殖民地。所以与其将清朝消灭,还不如将它转变成原材料的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这样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清政府是统治这个国家最好的傀儡。
4、而鸦片战争后又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等等,这些战争连接在一起,才是灭亡清政府的真正因由。
5、可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遇战不战,龟缩在后宫不理朝政,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丢了园明园,丢了尼布楚,丢了库页岛……这个昏庸无能的昏君,如果不是遭天遣年纪轻轻就死掉,他还能给出多少土地?而就是出了咸丰这种昏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歧视才由轻变重,甚至侮辱。
6、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影响:在列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清朝政府内部也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经济影响: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