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科研成果: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2、华东政法大学科研成果丰富,截至2019年,该校在《中国社会科学》多次发表论文,有《清代法律渊源考》《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等15篇。
3、近数年,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在学术成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院教师在学术专著、译著、教材以及科研论文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出版专著、译著80余部,教材60多本,发表论文400多篇,承担并完成重要课题100多项。学院科研奖励方面,获得了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多达20多项。
华东政法大学最新发布了2024年的负面清单期刊目录,涵盖了110种期刊,包括《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景德镇学院学报(社科)》、《九江学院学报(社科)》等多家学术期刊,以及除核心期刊外的各类旬刊。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已明确建立了各自的期刊预警名单。
近期,网传一份“华东政法大学2024年版负面清单期刊目录”,引发关注与讨论。以下几点是关于该清单的分析与吐槽。首先,该清单中的信息存在过时问题。
在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期刊黑名单,通常是由权威机构发布的。例如,华东政法大学在2022年曾发布过一份《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负面清单制度》,这份清单覆盖了以下几项关键点:负面清单的范围主要参考了其他高校和学术评价机构的经验,来源包括论文代理相关网站和期刊平台。
1、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学术团队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不懈的进取精神,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协作的科研环境。他们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承担国家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共计21项,展现出学院在高层次科研项目上的强大实力。
2、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凭借其深厚的法学学科底蕴,致力于培养具备经济学和法学双重知识结构的国际级精英人才。学院的教育体系丰富多样,目前提供五个本科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司法会计方向的会计学以及国际企业管理方向的工商管理。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强化了学院的学术研究实力。
3、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现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和区域经济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司法会计方向)和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六个本科专业(方向)。
4、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坐落于上海松江区,是该校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的创立始于2002年11月,旨在响应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需求,推动形成以法学为主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学院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还致力于培养具备法律知识与商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5、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是该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于2002年11月建立,旨在促进多学科发展,并响应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增长。自成立以来,商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
1、此外,关注外文期刊,尤其是法学类SSCI期刊。虽然SSCI主要收录社会科学论文,发表难度较高,但其收录的法学相关论文具有较高含金量。学生主导法律评论与行业主导法学杂志在审稿标准、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行业主导的法律期刊通常更被认可。
2、首先,了解目标期刊的背景至关重要。确认期刊是否发表法学类文章、特定专业内容,以及与你研究方向是否匹配。紧跟期刊年度课题方向,针对性地撰写论文,能够提高被录用的机会。面对不同的期刊,了解并遵循其独特的格式要求极为关键。期刊有其特定的排版规范,不遵守可能导致论文被要求修改甚至直接退稿。
3、法学本科学生撰写论文,应避免向所谓“三大黑刊”投稿。核心期刊同样不宜选择,因为这类期刊很少接纳本科生作品。与导师保持良好关系,寻求导师推荐和指导,论文发表机会会大大增加。有同学本科期间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寻找容易发表法学论文的期刊,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法律类期刊数量有限,核心期刊和非学术期刊并存。《法制与经济》虽然审核严格,但这类期刊的稀缺性意味着它们成为法学生的主要选择。《时代法学》已接近核心期刊标准,预测未来可能升级为核心。
2、好的法律刊物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解释如下:《法学研究》杂志主要聚焦国内外法学理论前沿和实践热点问题,涵盖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研究。杂志发表了大量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3、在选择发表法学论文的期刊时,应避免《法制与经济》、《法制与社会》、《法制博览》、《楚天法治》等期刊,因为这些期刊在一些高校的评价体系中被列为负面期刊。原因主要是法学类期刊数量有限,普通期刊数量更少,导致近几年研究生大量投稿,引起高校对其评价的调整。
4、法学三大核心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首先,《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它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致力于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
5、法学类核心期刊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政法论坛》等。解释如下:法学类核心期刊是在法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被广泛认可并用于学术交流的专业期刊。这些期刊主要发表法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等,对于推动法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盘点三年内法学三大刊高产学者法学三大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一直是学术界瞩目的平台。本文聚焦于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论文的学者,揭示他们的学术贡献与活跃度。以下是截至2021年8月15日的亮点介绍,以期揭示学术界的动态和学者的认可度。
影响评奖学金。对学术生涯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是硕士生,引用规范不对可能会影响奖学金的评比、影响求职就业。法学三大刊作为法学学术领域内最为顶尖的刊物,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对任何一位学者而言都意味着莫大的肯定。
首先,要明确哪些期刊不应涉足。法学界的“三大污点刊”——《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以及《法制与经济》,实则是一些不值得投入精力的地方。这些期刊往往为了盈利,无视学术底线,版面费高昂且行为违法,例如买卖版面,这已经触犯了国家的出版管理法规。